Tuesday, August 25, 2009

次佳理論與比較優勢逆轉

福利經濟學上很著名的「次佳理論」ECFA的啟示是:當前台灣即使片面掃除本身的貿易障礙﹝譬如進口關稅全面降為零﹞,或者說,在存有市場扭曲的全球經濟體系裡,台灣僅單獨和中國進行貿易自由化,而不能同時和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是很可能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全民得不償失。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8-25-2009; 自由時報, 08-30-2009

馬英九去年一上台不久即表示台灣與中國是「區對區」的關係,馬不停蹄地推動台、中雙邊更緊密整合的經貿路線,衍然在呼應北京政府的「一中框架」。在在野勢力的質疑下,馬英九一再更改一中路線的名稱:CEPA變為CECA,再變為ECFA﹝即所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最近經濟部與遠景基金會先後發表中經院對ECFA的數值模擬 分析報告,謂:在「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形成後,依照台、中雙邊貿易自由化情境設定的不同,簽訂ECFA將對台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產生下列效果:

  • 情境一﹝僅已開放的農工產品自由化﹞:GDP可增加1.65%
  • 情境二﹝已開放進口農產品不降稅,但工業部門解除進口管制且自由化﹞:GDP可增加1.72%
  • 情境三﹝農工產品全面自由化﹞:GDP可增加1.83%

中經院的數值模擬似乎佐證:台、中雙邊貿易愈趨自由化,台灣經濟的利得也愈大。參與研究的該院研究員史惠慈即表示:「經濟成長率依模型假設條件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簽ECFA對經濟確有正面助益。」

筆者質疑,中經院的數值模擬充當ECFA背書是否經得起經濟理論與現實的嚴謹檢驗?

不少媒體記者,甚至有些財經學者,並未真正清楚上述百分比的意義,而錯誤地解讀ECFA會使台灣「經濟成長率」提昇1.651.83個百分點。其實,中經院數值模擬是屬於「比較靜態」均衡分析:當台、中雙邊貿易政策由「現狀」改變為「新的情境」時,台灣實質GDP在未來某一時點會因而比現狀水準變動多少個百分比。但「未來某一時點」距離「現狀當前這個時點」究竟需要多久時間,GDP才會增加1.65%1.83%?是需要一年,五年,抑或十年才能實現?中經院和經濟部長並無說明。

更何況數值模擬本身可能通不過檢驗:

一、次佳理論的陷阱 福利經濟學上很著名的「次佳理論」﹝Second-Best Theory﹞說:當一個經濟體存有包括進口關稅,出口補貼,產業管制,以及獨、寡佔等各種不同的「市場扭曲」類型時,其整體資源分配或者全民經濟福祇就不可能達到所謂「柏拉圖最佳均衡」,而只會停留在「次佳均衡」的非理想狀態;這時後,政府局部﹝不是全部﹞掃除市場扭曲的政策,是可能適得其反,進一步傷害到全民經濟利益!這套理論對ECFA的啟示是:當前台灣即使片面掃除本身的貿易障礙﹝譬如進口關稅全面降為零﹞,或者說,在存有市場扭曲的全球經濟體系裡,台灣僅單獨和中國進行貿易自由化,而不能同時和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是很可能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全民得不償失。

二、模型參數敏感度分析 ─中經院使用GTAP 模型,在市場完全競爭與生產資源稟賦固定的假設下,進行一般均衡運算,以模擬前述三個政策情境。但每一個情境僅提供一個數值,中經院可能沒有做「模型參數敏感度分析」,或者也許有做,但並沒有公開揭露。模型參數影響各產業的全球性依存互動,以及各產業對政府政策的反映程度。熟悉「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的經濟學者都知道,常常有些參數須仰賴研究人員不得已的直覺判定,而不是取自系統性研究的估算值。中經院的數值模擬結果會不會因使用更加合理的模型參數,產生180度逆轉,以致台灣整體其實是會因ECFA而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研究報告也沒有交待。

三、貿易轉向和產業比較優勢逆轉 實則仔細觀察,所謂「次佳理論」的陷阱應已潛藏在中經院的數值模擬中: 例如按上述情境三的模擬結果,儘管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但出口至日本、東協、美國、以及歐盟卻全面縮減;同時,台灣擁有顯著比較優勢的電機電子對全球出口反見退縮,竟然出現產業比較優勢逆轉現象。這証實ECFA會導致台灣產業比較優勢結構朝不利方向轉變,並促使已然過度集中於中國的出口市場將進一步鎖在中國,背離美、日、歐等全球創新重鎮。這樣的全球政經戰略部局,的確符合馬英九的一中思維,但難道不會傷害台灣經濟的主體自主力量,以及台灣人民的長遠利益嗎?

學者若能真正體會次佳理論的陷阱,以及台灣做為中所得經濟體面臨必須取得創新科技,追趕美、日、歐,以避開中國等後進國低成本進逼的雙重挑戰,相信替ECFA背書前,會更加謹慎。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繼續閱讀...

Friday, May 22, 2009

馬上蕭條,台灣GDP被砍掉十分之一

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負成長率」繼續擴大為負10.24% ,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馬英九政府執政下的台灣景氣早已處在「蕭條」 (Depression) 中,而不是「衰退」 (Recession) 而已!按照國際上的慣例,「衰退」是指實質GDP持續兩季呈現負成長,但若衰退嚴重到10%以上的經濟負成長,即被形容為「蕭條」。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5-22-2009; 自由時報, 05-26-2009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負成長率」繼續擴大為負10.24% ,再度刷新去年第四季經修正後負8.61% (修正前為負8.36%) 的慘烈情勢。這項統計是按今年第一季台灣實質GDP與去年同季比較的年增率,這表示除非第二季台灣景氣出現V字反彈,馬英九政府執政十二個月來砍掉台灣經濟總生產這塊GDP大餅十分之一,勢必成局。

按照以上相同標準計算,南韓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負4.1%,香港為負7.8% (中國為正6.1%),新加坡為負10.1%,台灣還是和去年第四季一樣,繼續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

如按照先進國家強調以實質GDP季增率換算為年率來比較,台灣今年第一季實質GDP季增年率為負18% (按第一季實質GDP為台幣2.99兆元,與上季3.14兆元比的季增率為負4.84%,折算年率為負18%), 僅稍略低於去年第四季修正後季增年率負20.7%,顯示形勢仍異常嚴峻。

在亞洲四小龍中 或是和主要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第一季實質GDP季增年率還是墊底: 南韓翻轉為正 0.4%,新加坡負 14.6%,香港負 16.1%,日本負15.2%,美國負 6.1%,德國負 14.4%,法國負 4.7% ,英國負7.4%,而整個歐元區是負9.6%。

馬英九政府執政下的台灣景氣早已處在「蕭條」(Depression) 中,而不是「衰退」(Recession) 而已!按照國際上的慣例,「衰退」是指實質GDP持續兩季呈現負成長,但若衰退嚴重到10%以上的經濟負成長,即被形容為「蕭條」。無論就實質GDP的「年增率」或「季增年率」來看,台灣經濟真是「馬上蕭條」!

在全球經濟總體需求緊縮下,沒有任何經濟體可以悻免,台灣為出口導向型經濟自然首當其衝。

但,這個政府自始錯估形勢,高估政策執行力,畜意掩飾真相,傷害財政紀律,浮報經濟預測。在「以經促統」推動「一中市場」的國共聯合政策綱領下,各項施政幾乎完全圍繞在「唯中國路線」這個主軸,經濟上,無視於台灣「產業結構香港化,經濟發展中國化」的潛在危機;而政治上,「去台灣化」更是汲汲營營。

「結構香港化」是指在馬政府「唯中國路線」下,台灣將陷入「去工業化」,逐步削弱邁向「亞太高階研發製造」的潛能。而「發展中國化」是指台、中過度緊密整合,將促使台灣內部資源演變成在配合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台灣經濟的「先進國家化」將因而阻滯不前,連帶社會中產階層會進一步鬆動萎縮。

馬政府的「六三三」、「馬上好」、「馬上漸漸好」等口號,實在很諷刺!

附註: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各季GDP都是未經季節調整的數據, 因此內文所提的台灣實質GDP的「季增年率」(quarter-to-quarter annualized rate) 並未剔除季節性變動因素。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

延伸閱讀:

與洪奇昌談經濟


香港經驗看兩岸共同市場


繼續閱讀...

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台灣第四季經濟成長年率下墜至負20%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2-28-2009; 自由時報, 03-02-2009

台灣去(2008)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為負8.36%,這是行政院主計處按第四季實質GDP與上(2007)年同季比較的「年成長率」。開發中國家多習慣報導類此「年成長率」,但先進國都偏好按各季實質GDP與上一季比較計算「季成長率」,再經時間複合換算為「季對季成長年率」﹝英文稱為”Quarter-to-quarter annualized rate”﹞,這樣是更能反映景氣最新動向。

例如,美國商務部日昨報導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為負6.2%﹝原粗估負3.8%﹞,情勢非常惡劣。這個數字指的就是「季對季成長年率」,反映美景氣最新動向和衰退程度:

按2000年幣值為基準,美去年第四季實質GDP為11.525兆美元,較上一季的11.724兆美元減少1.6%。這個百分比代表「季成長率」,經時間複合換算,它代表負6.2%的「季對季成長年率」,也是英文媒體報導的美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如採台灣報導方式,則美第四季實質GDP較上﹝2007﹞年同季僅呈負0.82%的溫和衰退,顯然無法反映美去年第四季的嚴重衰退。

如按美報導方式,台灣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約負20%:按第四季實質GDP較上一季減少5.4%,經時間複合換算成為負19.9%的成長年率。如此深遂下墬,豈是衰退而已。

為便於國際比較,筆者把亞洲四小龍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按照上述開發中國家和先進國家慣用的不同報導方式彙編如附表:

第三欄是去年第四季經濟「年成長率」,而第四欄是較能反映最新景氣動向的「季對季成長年率」;綜觀,東亞比美歐嚴重,而中國第四季與年前比較雖仍成長6.8%,但若與上一季比較,其實經研判,中國經濟已呈現停滯,甚或衰退。

在此一提,自由時報2/27財經新聞「星上季經濟衰退4.2%」盧永山先生所彙編的各國成長率資料,把「年成長率」和「季對季成長年率」混在一起,恐生誤導,本文附表特予更正。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繼續閱讀...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危險的CECA

在一中框架下簽署CECA,即形同國共聯手撕毀舊金山和約,也代表國共聯手剝奪台灣人民自由選擇台灣未來的自決權。這樣的CECA有何時代性?CECA其實就是邁向經濟統合,建構兩岸共同市場,再邁向一中政治統合的時程安排。站在「台灣主體」與「台灣利益」雙核心的政經戰略高度考慮,看不到CECA的必要性。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1-20-2009; 自由時報, 01-21-2009

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暨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林建甫教授上週發表「兩岸簽署CECA的時代性與必要性」一文指出:「『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CECA)是介於FTA (自由貿易協定) 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間,被馬總統定義為兩岸經貿互動可走的「第三條路」。 一方面規避國與國的爭議,另一方面也避免「主權被矮化」的聯想,而其主要基本構想還是著眼於取消兩岸間包括關稅、經貿、投資等相關障礙,逐步構築一個自由 化的共同市場。」

稍早去年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胡六點」,其中第二點也提到兩岸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但不要忘了,這是以 「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 」為前提:這就是「胡六點」的第一點!

在一中框架內,台灣和中國簽定CECA,如何能避免「主權被矮化」呢?林建甫教授在文中稱讚CEPA 這種雙邊關係是「對等」的,實在無法理解!

台灣並不是中國的一部份。1895年日、中馬關條約老早就切斷了台灣和中國的領土隸屬關係。而1951年九月八日締結的舊金山和約,不僅結束二次大戰的戰爭狀態,也同時使日本放棄了台灣島﹝包括澎湖島﹞的領土所有權。1952年四月二十八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後,台灣島已不再隸屬於世界上任何國家,而是台灣人民集體所擁有。

所謂「一中各表」,「一中框架」,「中華民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等都僅僅是片面聲明,也都無足夠的位階,足以取代舊金山和約這個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在一中框架下簽署CECA,即形同國共聯手撕毀舊金山和約,也代表國共聯手剝奪台灣人民自由選擇台灣未來的自決權。這樣的CECA有何時代性?

再者,CECA其實就是邁向經濟統合,建構兩岸共同市場,再邁向一中政治統合的時程安排。站在「台灣主體」與「台灣利益」雙核心的政經戰略高度考慮,看不到CECA的必要性,讀者可參筆者過去發表「香港經驗看兩岸共同市場」、「台灣贏的策略 」、「兩岸共同市場的國際比較利益逆轉」等文。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