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主計處的幾何平均年成長率3.08%,誤差很大

這些運算只是呈現數值關係的邏輯,不需要經濟理論也能懂。它告訴我們:馬英九2008-2010執政下,台灣經濟平均每年約略僅成長1.51%,而主計處提出的算數平均3.21%與幾何平均3.08%,都過度浮誇了馬英九執政的經濟成長表現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12-22-2011;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1219日專題報導「馬執政3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僅1.51% 引述本人同月14日自由廣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的正確算法 」一文,再度強調馬執政3 經濟成長率平均僅1.51%,而不是算數平均嚴重高估的3.21% 

針對該專題報導,行政院主計處同(19)日發佈新聞稿謂:多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之計算,國際上一般有算數平均和幾何平均兩種方式。該新聞稿指出,按算數平均,馬政俯20082007三年平均每年台灣經濟成長3.21%;如按幾何平均,平均每年經濟成長3.08% 

至於本人按正確算法「流量調整的幾何平均」算出三年平均每年成長1.51%,主計處新聞稿則以各國採用」,輕描淡寫略過。 

請問行政院主計處:究竟是算數平均3.21%, 還是你的幾何平均3.08%, 或者還是我的幾何平均1.51%, 才是馬英九執政前面三年台灣真正的平均每年成長幅度?主計處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在此,我再為讀者分析一次。 

為便於說明,以y0表示2007(即基礎年)實質GDP,而y1 y2 y3 則分別代表馬英九政府第一年(2008),第二年(2009),以及第三年(2010)的實質GDP 

按主計處新聞稿提出的資料:y0 = 129,759.85億元(台幣,下同);y1 = 13706.81億元;y2 = 128,340.49億元;y3 = 142,102.85億元。 

因此,在馬英九執政下,各年經濟成長率是:20080.73%2009年負1.81%; 201010.72%。三年GDP實際總和(Y)等於 y1+y2+y3 = 401,150.15億元。 

假定這三年GDP實際成長等同於平均每年成長3.08% (主計處幾何平均),則三年GDP試算總和(YG ) 等於 y0 x (1.0308 + 1.03082 + 1.03083) = 413,755.34億元,比實際總和多出了12,605.19億元;即 YG > Y。結果與算數平均一樣,主計處幾何平均3.08%試算的GDP還是大幅高估了台灣GDP的實際成長。 

若我們用1.51%(本人計算的流量調整幾何平均), 則三年GDP試算總和(YFG ) 等於 y0 x (1.0151 + 1.01512 + 1.01513) = 401,154.58億元,約等於實際總和GDP(即 YFG Y)。 

這些運算只是呈現數值關係的邏輯,不需要經濟理論也能懂。它告訴我們:馬英九20082010執政下,台灣經濟平均每年約略僅成長1.51%,而主計處提出的算數平均3.21%與幾何平均3.08%,都過度浮誇了馬英九執政的經濟成長表現。 

本人計算的流量調整幾何平均公式是:[註一] 

Y/y0 = (1 + g) + (1 + g)2 + (1 + g)3,其中 Y = y1+y2+y3 

主計處未經流量調整幾何平均公式是[註二]:

y3/y0 =  (1 + g)3
 

GDP是存量(stock),主計處的公式將百分之百正確。但GDP不是存量,而是一定期間的流量(flow)。所以,主計處的幾何平均3.08%必然產生誤差。 

這個誤差可大可小。如果台灣經濟基本上處於長期性「穩定均衡 」,每年實際成長率幾乎接近一個固定常數,那麽 主計處幾何平均的誤差也將微乎其微。而我的幾何平均公式也自然可因而簡化為主計處的幾何平均公式,因為此時 Y/y0  - (1+g) - (1+g)2 約略等於 y3/y0[註三]。 

但在短期景氣循環震盪的階段,則不然。 因此,主計處的幾何平均3.08%嚴重偏離了1.51%,而產生了巨大誤差。主計處應注意,與算數平均一樣,未經流量調整幾何平均年成率,畢竟只是一個近似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一:在 y 是流量的前提下,流量調整幾何平均年成長率的公式可寫成:


                 g = [Y/y- (1 + g) - (1 + g)2]1/3 - 1

讀者可利用定點趨近法 fixed-point iteration)算出 g 的值。 

註二:行政院主計處的未經流量調整幾何平均年成長率的公式可寫成: 

           g = [y3/y]1/3  - 1 

註三: 假定台灣在接近長期穩定均衡(steady state equilibrium)的情況下,實際GDPyi )與試算GDP y0 (1+g)i, i = 1, 2, 3)約略相等,亦即:  

           y= y0 (1 + g)i  

因此,Y - y0 (1 + g) - y0 (1 + g)2 = Y – y1 – y2 = y3,也因此, Y/y- (1 + g) - (1 + g)2  = y3/
y0

(作者為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暨「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

繼續閱讀...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馬英九執政前三年,台灣經濟平均每年僅成長1.51%, 大幅落後新加坡和南韓

總統電視辯論時,馬先生說: 近四年來,世界不景氣,台灣卻逆風高飛,去年經濟成長,世界排名第四,亞洲第二。但真相是,馬英九執政前三年,按照實質GDP,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僅只有1.51%。

在亞洲四小龍中,同樣三年期間,新加坡平均每年經濟成長2.86,南韓2.22%,都大幅領先台灣。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12-07-2011;自由時報, 12-14-2011

總統電視辯論時,馬先生說: 近四年來,世界不景氣,台灣卻逆風高飛,去(2010)年經濟成長10.72%,世界排名第四,亞洲第二。  

但真相是,馬英九執政前三年(2008-2010),按照實GDP,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僅只有1.51%
 

在亞洲四小龍中,同樣三年期間,新加坡平均每年經濟成長2.86%,南韓2.22%,都大幅領先台灣。 諷刺的是,早就納入中國版圖,並更早與中國簽署類似ECFA的香港, 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更低落到只有1.39%。台、港成長表現遠不如新、韓,而台灣失業率又居首。 這樣的對照,台灣真的是逆風高飛?


讀者們也許會問:馬英九執政前三年成長率不是2008年的0.73%2009年的負1.81%,以及2010年的10.72%嗎?如是,三年算數平均成長率不是應達到3.21% [ (0.0073 - 0.0181 + 0.1072)/3]?

的確,算數平均3.21%。但在景氣上下大幅振盪,GDP不是逐年穩健增長時,算數平均會顯著高估。正確的算法是使用「幾何平均」,如此算, 三年平均僅及1.51%,讀者當然會很訝異,算數平均竟會發生倍數高估!茲簡單的說明如下:

馬英九執政下,按2006年幣值,台灣GDP2008年 達13706.8億台幣,2009年達128,340.5億台幣,2010年達142,102.9億台幣,實際三年總和(Y )401,150.2億台幣。

假定算數平均是對的,那麽自2007基礎年GDPy129,759.9億起跳,每年成長3.21%,則馬政府三年總和GDP也應等於 Y = y  x (1.0321 + 1.03212 + 1.03213)。但算出來的Y值則高達414,810.6億,亦即高估了13,660.4億台幣。也就是說算數平均」在當前環境嚴重錯誤。

如按每年成長1.51%Y = y x (1.0151 + 1.01512 + 1.01513) = 401,150.5億台幣,與實際三年總和一致(小數點不同是因四捨五入關係)。

上面說明証明了:馬英九執政前三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51%, 而不是台灣媒體所說的3.21%

但要如何算出三年幾何平均年成長率(g)?  首先,要知道GDP是流量,不是存量。所以計算g值必須透過求解數學方程式:

 Y/y = (1+g) + (1+g)2+ (1+g)3 

其中Y/y 約略大於3.09, 是指2008-2010三年實際總和GDP除以基礎年(2007)GDP的倍數。設若此倍數恰等於三,那麽g值正等於零,表示三年經濟平均零成長。

為便於對照,我從亞洲四小龍實質GDP政府統計的原始資料,算出2008-2010各年經濟成長率,以及按算數平均」和「幾何平均」算出平均每年成長率如下 :
  
                 2008        2009        2010      算數平均      幾何平均
台灣            0.73         -1.81       10.72          3.21               1.51
南韓            2.30          0.20         6.06          2.85               2.22
新加坡        1.49         -0.77       14.47          5.06               2.86
香港            2.31         -2.66         6.97          2.21               1.39

表列得知,在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下,平均每年成長,台、韓、新、港都沒有能力 保三 。與中國特別深度整合的台灣和香港,甚至連 保二 」都達不到。而且,也証實:當GDP起落變動過大時,算術平均就不是可信賴的算法,台、新即為明顯二例。

馬英九領導的團隊,執行的是無效率又浪費的赤字擴張政策,自我感覺良好,但激勵成長是失敗的(三年GDP平均每年僅微增1.51%),創造就業也不行,反而資金加速流向中國,社會所得分配繼續惡化,稅基萎縮,政府負債累累。

作者為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


後記:本文也刊登在自由時報 (12-14-2011), 但內文2009年達128,340.5億台幣,原先誤植為128,430.5億台幣。這僅是34和43兩位數打印顛倒而已,跟全文所有數字運算無關。特此聲明。

繼續閱讀...

Sunday, October 23, 2011

危機中的台灣: 馬政府不只ECFA出問題 這是整個經濟思維的錯誤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10-23-2011;自由時報, 11-6-2011

 
中國崛起,政、經、軍力量隨之大幅擴張,台灣當然必須嚴肅,並且正確面對。

1995年,中國商品出口佔全球商品出口總額僅2.88%,當年台灣該項出口佔有率為2.19%。以中國幅員人口之大, 全球出口市場佔有率不及3%, 是非常不相稱。但隨著出口快速擴張,所謂「中國工廠」把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的佔有率,逐年推高。2010年,中國出口的佔有率竟高達10.35%, 首度突破百分之十的大關。

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國。2004年,中國出口首度超越日本; 2007年, 再超越美國; 2009年, 再進一步超越德國。

同期間,台灣在全球出口佔有率則大底呈長期下降的基調,雖然在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施行期間,台灣出口佔有率曾回升達2000年的2.34%, 但自「 戒急用忍 」被「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取代後,前民進黨政府對投資中國鬆綁,台灣出口佔有率逐年下滑,由1995年的2.19%滑落到2007年的1.76%。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回執政,馬英九政府馬上撤銷台商投資中國的百分之四十上限,更進一步鬆綁台、中雙邊經貿投資,乃至於推動簽署今(2011)年一月正式生效的所謂ECFA,企圖法制化「一個中國」架構下台灣與中國更緊密整合的進程。

結果呢?馬英九執政的第一年 (2008), 台灣商品出口在全球的佔有率下墜到僅1.59%的驚人低水平。2009年略回升至1.63% ,2010年再回升至1.80%。當然國際景氣循環,或區域性重大政經事件, 都會影響各國出口成績。但審視台灣和鄰國南韓彼此在全球商品出口佔有率的消長,我們對台灣經濟創造財富、分配財富的前景感到憂心!

如圖一所示,台灣商品出口在全球的佔有率,落後南韓的差距一值不斷地在擴大中:

1995年,南韓商品出口佔全球的2.42%, 台灣落後0.23個百分點。 2007年,南韓出口佔有率為2.65%, 台灣落後增達0.89個百分點。2010年,南韓出口佔有率挺升達3.06%, 台灣更落後高達1.25個百分點。

在馬英九執政前三年,按出口佔有率,南韓拉開台灣的差距首度突一個百分點!以2010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1兆5,283億美元換算,台灣1.25個百分點的落後相等於輸掉一年190億美元,或約當一年台幣5,700億元的外貿收入。這是很嚇人的。

面對中國的崛起,一如台灣,美、德、日等先進國在全球商品貿易的佔有率不斷受到壓縮(如圖二)。此所以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提出「美國五年出口倍增」與「重振美國高階製造業」的政策目標。商品貿易屬「有形貿易」,並未包括科技權利金等所謂「無形貿易」。美國等先進國擁有「無形貿易」的絕對科技優勢, 其國家領導人尚且表露憂心,尋求重振製造業。

而沒有絕對科技優勢的台灣,馬英九政府卻看不到商品出口優勢空間,不斷被壓縮的事實。反而大力放送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佈《2011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報告,宣稱:台灣排名全球第6。愛爾蘭這個歐洲小國,不是也被IMD評比很高,甚至是2008年中國國民黨拿來宣傳師法取經的模範國,如今安在哉?

在中國崛起擴張經濟版圖的擠壓下, 南韓有能耐,擴大出口優勢空間 , 逐步拋開台灣於後。這才是台灣朝野應該正視的課題。

最新出口貿易統計也令人擔心,以美元計算,台灣九月商品出口較上年同期僅成長9.9% (南韓成長19.6%),其中外銷中國成長12.0%(南韓成長20.5%),外銷東協成長14.8%( 南韓成長43.2%), 外銷美國成長3.8%(南韓成長15.9%), 外銷歐洲成長8.8%(南韓成長11.2%),外銷日本則已衰退8.4%
(南韓仍大幅成長43.3%)。如以台幣計算,台灣出口早已陷停滯。

南韓在全球各區塊的成長力道,都贏過台灣。有ECFA加持的台灣,為什麽九月外銷中國的成長幅度,還遠遠落後南韓?看來在全球市場,南韓今年將繼續拉大領先台灣的差距。

抑有甚者,最近南韓先後和歐盟、美國簽署正式通過自由貿易協定。南韓和台灣產業相當重疊,未來南韓在全球最大的兩個區塊,將如虎添翼,而台灣被擠壓的力道只會越來越大。

南韓採取經濟戰略,就是「連結美、歐、日等全球創新中心,積極建構本土創新能量」。這就是多年來筆者一值宣揚提議的台灣經濟發展路線。不幸,多年來,台灣一值走在「連結中國,積極建構本土為進入中國的跳板」的錯誤路線。

馬英九2008年競選政見曾提建立台灣為「 全球創新中心」,如今和「633」一樣,僅淪為口號。台灣雖然每年在美國拿到的專利為數可觀,但以更能測度一國創新能量的國際「三方專利群」(triadic patent families)來看,南韓表現突出,而台灣則遠遠落後。所謂「三方專利群」係指同一創新發明,但向美國、歐盟、日本三方申請到的專利群數。因為只有重要發明,才會向不同機構申請專利,所以「三方專利群」是一比較國際創新能量的 重要指標。

馬英九最近再提「黃金十年」的願景,徒然曝露其貴為總統,卻嚴重抽離台灣經濟的現實。

(作者為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暨「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

 

繼續閱讀...

Saturday, April 23, 2011

蔡英文的國家發展論述

早在民進黨進入初選前,台灣不少海內外學界即發動聯署支持蔡英文女士代表民進黨競逐2012總統大選。不待審視黨內各候選人的四場政見發表如何,學界即迫不急待表態,時間點會不會太早?對其他有意參選者會不會太不公平?但四場政見後,蔡英文的「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論述,其實是薄弱的。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4-23-2011;

早在民進黨進入初選前,台灣不少海內外學界即發動聯署支持蔡英文女士代表民進黨競逐2012總統大選。不待審視黨內各候選人的四場政見發表如何,學界即迫不急待表態,時間點會不會太早?對其他有意參選者會不會太不公平?

但四場政見後,蔡英文的「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論述,其實是薄弱的。

公平的說,蔡英文的台灣發展論述,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蔡英文論述已不再強調過去新潮流所謂「強本西進」,整合「全球(中國)資源」,建立「全球產業鏈」等倚賴中國發展台灣的策略觀。代之而起的是,以全球多邊機制,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 來架構台灣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同時追求台灣和全球多邊(例如台美,台日,台中,台歐等)經貿全方位發展。但這不就是多年來,若干台灣派經濟學者憂心中國熱而呼籲的台灣主體發展路線!

除此,蔡英文四場政見並未能展現創新視野,提出擘劃台灣再造,再發展的大藍圖。蔡英文似乎喜用美麗的辭彙,但建構發展藍圖所需要的,卻應該是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激勵民心,彰顯台灣價值,同時樸實地說明如何落實台灣價值的國家發展重要路徑。

蔡英文說要「翻轉治國軸線,創造台灣發展的藍海」。雖然提到平衡南北城鄉貧富的差距,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容,翻轉「重工輕農」,以及發展在地經濟等主張,但台灣在新世紀經濟成長的「新引擎」,在那裡?應該是什麽?應該如何建構?會不會因中國熱與中國的崛起而被進一步弱化?這些都會影響或決定台灣未來的發展路徑。

蔡英文強調世代交替,但其新世代幕僚群的戰略論述和擘劃功力, 顯然不足。

在全球化緊密整合下,任何經濟體在全球產業光譜所處的利基範圍,沒有不被壓縮的。例如,台灣因為利基的壓縮,放棄了傳統勞力密集型產業,甚至外移高科技產品組裝生產線至中國或他國。如果無力孕育成長新引擎,台灣被壓縮的產業利基範圍, 只會益形縮小。


沒有足夠且優值的產業利基,台灣就不可能有兼顧社會公平正義的經濟成長。這就是何以筆者長期來呼籲民進黨,應以「創新導向供給面經濟策略」為台灣再造的關鍵要徑 。若僅藉助政府租稅政策, 進行社會財富重分配,台灣恐怕留不住資本家。未來台灣發展贏的策略,蔡英文觀照的面向是有所不足。

(作者為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暨「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