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07

邁向美麗國家 ─ 從安倍的策略談起 / 國家元首 要有進取心

如選擇堅守民主自由等價值,也如同意創新是經濟成長原動力,則安倍的自由繁榮之弧,不是更有助於台灣邁向一個新而獨立的美麗國家?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8-27-2007; 自由時報, 08-28-2007


日本和台灣有點相似,同樣有外來勢力帶來的不合時宜憲法,也同樣面臨拉拔經濟成長力的嚴厲挑戰。台灣則更不幸,一直遭受中國政府無盡地壓縮生存空間。不過,台、日政治領袖的視野高度卻是大大不同。

安倍首相今年一月在日本國會發表的政策演說,即高舉以不動搖的決心領導日本邁向充滿活力、機會、及疼愛的美麗國家。安倍説:「為了實現一個美麗的日本國,我獨一無二的使命,就是要擘劃一個國家的新願景,以便能應付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洶湧的浪濤。」這樣的領袖視野,令人欽佩!

在演說中,安倍把強化「經濟成長潛力」列為首要政策。他認為,經濟活力是形塑一個美麗國家不可或缺的基石,而日本經濟嶄新的成長策略,一定須經由創新帶來尖端科技、產品、服務,以及透過開放把亞洲與世界的活力帶進日本。安倍強調,「不斷創新為人類打開通向無限機會的未來,以及提供巨大的成長動能。」

邁向美麗國家,當然不能只有經濟。是以,例如在國際關係與安全方面,安倍的政策演說提出有三個主軸的「進取式外交」(Proactive Diplomacy): 一、日本與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基本價值的國家強化夥伴關係。二、建立一個開放與富於創新的亞洲。三、促進全球和平與穏定。又,鑒於憲法的不合時宜,安倍並表示,日本「必須重新建構適合時代的國家安全的法律基礎。」

安倍的政策理念延伸至印度洋。上週三他在印度國會演說,提出「大亞洲」的概念,計劃串聯歐亞大陸外緣的四個民主國家(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以打造一條「自由繁榮之弧」。這個概念是安倍價值導向「進取式外交」的浮現,而這條浮出兩大洋的弧帶,無疑已具備亞洲「北約」的雛形,目的自然是圍堵中國。

安倍展現建立美麗國家的戰略和決心,但台灣呢?衡諸馬英九「雙航圈、雙中心」的跳板論,「兩岸共同市場」的一中市場論,以及終極統一論,實在令人不安,因為台灣邁向美麗國家的願景,連影也無。至於另一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雖然高舉「台灣維新」,但是「和解共生」、「憲法一中是對台海現狀最好描述」,以及「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率的唯經濟成長論是舊思維」等論述,則保守有餘,如何能展現開創新局的氣勢?強化經濟成長潛力的策略,不可輕忽,謝陣營應謹慎構思,不要再迷失於「台灣新絲路」!

如選擇堅守民主自由等價值,也如同意創新是經濟成長原動力,則安倍的自由繁榮之弧,不是更有助於台灣邁向一個新而獨立的美麗國家?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繼續閱讀...

Monday, August 06, 2007

「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

論上,並不是任何經濟體整合一起必然都是好的,其實也可能適得其反。蕭先生如何能篤定,台灣和中國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最適關稅同盟」或是「最適貨幣同盟」?


◎林環牆
, 部落格專論, 08-06-2007; 自由時報, 08-08-2007

一向主張鬆綁西進中國的聯合報系經濟日報,曾在七月一日社論<「馬蕭」團隊欠一個說明>中,直指蕭萬長先生對共同市場的了解不正確,並出人意表地建議「最好宣布放棄兩岸共同市場這項政見」。七年多來,蕭先生汲汲營營於推動台海「兩岸共同市場」,的確難堪。

有趣的是,中國時報系
工商時報最近蕭先生緩頰,於七月二十九日發表<「兩岸共同市場」當然不是「一中市場」>的社論,辯稱:「陳總統一再強調的『一中市場』,指的應該是『一個中國』下的市場,這是一個充滿政治味道的說法,我們相信長久以來一直為台灣經濟打拚的蕭萬長應該不是 如此主張,也不會同意這種說法。

實則,蕭先生前
(2005)十二月一日淡江大學名人講座曾發表<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即明白指出:「兩岸共同市場」 就是「一中市場」;它的一個前提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它的「三步到位」包括:一、三通直航,兩岸經貿正常化;二、簽訂經貿互惠協定;三、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

蕭先生這樣的論述,治意味不濃嗎?在所謂「一中各表」下,「兩岸共同市場」何異於「一個中國」下的市場!

熟稔經濟整合者都知道,一旦台、中雙邊關係昇高到共用單一貨幣的「貨幣同盟」後,即完成經濟整合的最後階段。緊接著,就會掀起台、中雙邊「政治統合」的序曲。這是一個企圖將台海現狀推向「經濟一中」再邁向「政治一中」的政經謀略。對此,黃天麟老前輩的<經濟一中進入第二階段>已有精闢分析

蕭先生曾是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的執行者,中國國民黨失去執政權後,卻轉而主張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以加速台、中雙邊經濟整合,並且自始認為這是一個台海雙贏策略。但真是雙贏嗎?蕭先生恐怕過於天真!

理論上,並不是任何經濟體整合一起必然都是好的,其實也可能適得其反。蕭先生如何能篤定,台灣和中國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最適關稅同盟」或是「最適貨幣同盟」?所謂「那一隻看不見的手」是無法提供答案。筆者奉勸馬、蕭政策智庫好好深入研究這方面經濟理論,畢竟台灣人民的經濟福址是不可隨便拿來作實驗。

筆者曾提出警告:西進中國浪潮,已讓台灣經濟自陷於所謂「荷蘭菌」的風險中;而鎖進中國挫弱台灣經濟,卻又讓西進論者不自覺地顯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錯誤認定台灣經濟的泉源必須依賴中國。「兩岸共同市場」究竟是讓台灣邁向自由繁榮之路,抑或奴役之路,宜三思。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