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選擇堅守民主自由等價值,也如同意創新是經濟成長原動力,則安倍的自由繁榮之弧,不是更有助於台灣邁向一個新而獨立的美麗國家?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8-27-2007; 自由時報, 08-28-2007
日本和台灣有點相似,同樣有外來勢力帶來的不合時宜憲法,也同樣面臨拉拔經濟成長力的嚴厲挑戰。台灣則更不幸,一直遭受中國政府無盡地壓縮生存空間。不過,台、日政治領袖的視野高度卻是大大不同。
安倍首相今年一月在日本國會發表的政策演說,即高舉以不動搖的決心領導日本邁向充滿活力、機會、及疼愛的美麗國家。安倍説:「為了實現一個美麗的日本國,我獨一無二的使命,就是要擘劃一個國家的新願景,以便能應付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洶湧的浪濤。」這樣的領袖視野,令人欽佩!
在演說中,安倍把強化「經濟成長潛力」列為首要政策。他認為,經濟活力是形塑一個美麗國家不可或缺的基石,而日本經濟嶄新的成長策略,一定須經由創新帶來尖端科技、產品、服務,以及透過開放把亞洲與世界的活力帶進日本。安倍強調,「不斷創新為人類打開通向無限機會的未來,以及提供巨大的成長動能。」
邁向美麗國家,當然不能只有經濟。是以,例如在國際關係與安全方面,安倍的政策演說提出有三個主軸的「進取式外交」(Proactive Diplomacy): 一、日本與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基本價值的國家強化夥伴關係。二、建立一個開放與富於創新的亞洲。三、促進全球和平與穏定。又,鑒於憲法的不合時宜,安倍並表示,日本「必須重新建構適合時代的國家安全的法律基礎。」
安倍的政策理念延伸至印度洋。上週三他在印度國會演說,提出「大亞洲」的概念,計劃串聯歐亞大陸外緣的四個民主國家(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以打造一條「自由繁榮之弧」。這個概念是安倍價值導向「進取式外交」的浮現,而這條浮出兩大洋的弧帶,無疑已具備亞洲「北約」的雛形,目的自然是圍堵中國。
安倍展現建立美麗國家的戰略和決心,但台灣呢?衡諸馬英九「雙航圈、雙中心」的跳板論,「兩岸共同市場」的一中市場論,以及終極統一論,實在令人不安,因為台灣邁向美麗國家的願景,連影也無。至於另一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雖然高舉「台灣維新」,但是「和解共生」、「憲法一中是對台海現狀最好描述」,以及「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率的唯經濟成長論是舊思維」等論述,則保守有餘,如何能展現開創新局的氣勢?強化經濟成長潛力的策略,不可輕忽,謝陣營應謹慎構思,不要再迷失於「台灣新絲路」!
如選擇堅守民主自由等價值,也如同意創新是經濟成長原動力,則安倍的自由繁榮之弧,不是更有助於台灣邁向一個新而獨立的美麗國家?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