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患了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射的人質情結而不自知,以致看不到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9-24-2006;自由時報, 9-24-2006
<相關專論> 1, 2
針對經濟日報社論「台商西進究為台灣經濟帶來那些利益」,筆者九月六日在自由廣場發表「經濟日報 專業不及格」一文予以反駁,刊出後回應不少,茲再進一步說明相關經濟事實與邏輯。
當前台灣經濟呈現的諸多現象,如經濟成長弱化、失業率攀高、薪資上升滯緩,稅基萎縮、貿易轉向、對美國貿易出超減少,對中國貿易出超增加等,都呈現在台、中長達15年以上日益緊密經濟整合的大架構下。
以經濟成長率來說,1980年代平均每年8%,而1990年代前五年降為6.9%,1990年代後五年再降為5.8%,而民進黨執政2000-2005這段期間又進一步降為3.6%。
在台商大舉西進中國促進台海雙邊經濟整合下,台灣累計投資中國高達3000億美元以上,而去年台灣的R&D投資估計也才增至86億美元而已。前者促進台、中產業垂直整合,後者則在於創新將來,但兩者極度失衡。台灣總體經濟明明遭受嚴重傷害,該報卻反過來說「台商到大陸投資,誘發對大陸出超,對台灣貢獻重大」,真是患了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射的人質情結而不自知,以致看不到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
在產業垂直整合形成的供應鏈下,「台對中貿易出超」相當大程度替代了「台對美貿易出超」,這個替代效果,讓受惠台商賺到了垂直整合所產生的生產效率利潤,但是,台灣經濟成長並沒有因而擺脫自1990年代起每下愈況的長期頹勢,反而在經濟層面養成「依賴」關係,從而使得某些媒體和政客在台、中經貿議題上竟呈現人質情結。
在邏輯上,上述對外貿易出超替代效果與經濟成長弱化的雙重現象,都是台、中經濟緊密整合下的因造成的果,而既然同為因果關係中的果,又如何能說台灣對中國貿易出超提高台灣經濟成長?否則是不是也可以反過來說台灣對中國貿易出超弱化了台灣經濟成長?或者說台灣經濟成長弱化提高台灣對中國貿易出超?邏輯不可以如此輕率。
該報又說:「台灣對大陸出超金額遠大於台商對大陸的投資,應是大陸資源向台灣流。」這個論點出自專業的經濟日報實令人不解。貿易出超,無論如何,所代表的是貿易出超國資源淨流出,以支應貿易入超國的消費或投資。中國資源是如何向台灣流?
關於台、中經濟整合,政府須深入評估其邊際社會利益與邊際社會成本。若單面向以台對中貿易出超存在現象衍生的依賴關係,化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情結,再率爾合理化西進路線或蘇修路線,則台灣經濟前景堪憂。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4 comments:
shit!!!
你是那国的杂种?
The way you said is tantamount to insulting you, in fact.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knowledge based and welcome any productive comments.
林環牆
Good view for Taiwan's economic .
Thanks~~ Dr. Lin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