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論>
陳水扁總統的新年文告高舉台灣路線,強調台灣主體意識,提議制定符合台灣的新憲法,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這些核心價值的宣示,在中國政府利用飛彈武力威脅,以商圍政,以經促統,以遂行其最終併吞台灣的危機時刻,意義非常。
關於台灣與中國雙邊經貿投資關係,陳總統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新思維。與之前放棄「戒極用忍」,改行「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西進中國路線比較,這項政策指示試圖扭轉目前台灣政經過度向中國傾斜的嚴重不平衡現象。
我 們認為,以上宣示符合台灣整體的長期利益,並希望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能確實貫徹執行。致於民進黨新潮流日前召開記者招待會所提「積極定位,自信開放」的反方 向宣示,或能激發各界的策略性思考,不過,我們認為,所謂「積極定位,自信開放」存有盲點,不足為當前以「台灣主體」思考台灣政經情勢的策略綱領。
台灣早自1989年1月1日起,被美國正式 自其「普遍化優惠制度」(GSP)進口關稅 受惠名單剔除,象徵台灣已脫離開發中經濟體的身分,成為新興工業化經濟,當前只有積極向前邁進,以期躋身美、日、歐等先進已開發經濟之林。經濟上,台灣的全球定位非常清楚。
我們認為,台灣政府應以更宏觀,更前瞻的策略思維,來架構 台、 中雙邊經貿投資關係,而此一雙邊關係應僅是整個大策略架構的一個要素。盱衡台灣當前的發展階段,我們認為這個大策略架構就是「積極創新,經略全球」。「積 極創新」就是擴展台灣掌握的新知識技術領域。「經略全球」就是利用投資、研發、生產、行銷、貿易,經略全球經濟與市場。
台、中雙邊關係是全球策略的一部份,必須 定位在這個大策略架構裡。如此,台、中雙邊關係的緊縮或開放空間,得以彈性界定在符合「積極創新,經略全球」的整套管理機制裡面,以保障台灣利益。
台灣需要此一大策略架構﹐唯有「積極創新」配合「生產要素」的累積,才可能驅動台灣經濟長期展現高生產力的永續成長;也唯有「經略全球」,台灣的創新利基才得以體現,經濟實力才得以伸展 , 同時也才得以藉由全球經略的經貿投資相互依賴關係,建構有利台灣的地緣政經軍事安全網。
民進黨政府執政後,一向疏於宏觀多維空間的策略性思考,經常看到各部會政策砥觸,政務官怯於為政策辯護。我們建議,陳水扁總總統進一步提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新思維,將之併入「積極創新,經略全球」的大策略架構,以謀台灣的永續發展,建立活力充沛的海洋國家。
( 江永芳/紐約福丹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 林環牆/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陳榮耀/紐澤西理工學院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