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經濟學上很著名的「次佳理論」對ECFA的啟示是:當前台灣即使片面掃除本身的貿易障礙﹝譬如進口關稅全面降為零﹞,或者說,在存有市場扭曲的全球經濟體系裡,台灣僅單獨和中國進行貿易自由化,而不能同時和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是很可能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全民得不償失。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8-25-2009; 自由時報, 08-30-2009
馬英九去年一上台不久即表示台灣與中國是「區對區」的關係,馬不停蹄地推動台、中雙邊更緊密整合的經貿路線,衍然在呼應北京政府的「一中框架」。在在野勢力的質疑下,馬英九一再更改一中路線的名稱:CEPA變為CECA,再變為ECFA﹝即所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最近經濟部與遠景基金會先後發表中經院對ECFA的數值模擬 分析報告,謂:在「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形成後,依照台、中雙邊貿易自由化情境設定的不同,簽訂ECFA將對台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產生下列效果:
- 情境一﹝僅已開放的農工產品自由化﹞:GDP可增加1.65%。
- 情境二﹝已開放進口農產品不降稅,但工業部門解除進口管制且自由化﹞:GDP可增加1.72%。
- 情境三﹝農工產品全面自由化﹞:GDP可增加1.83%。
中經院的數值模擬似乎佐證:台、中雙邊貿易愈趨自由化,台灣經濟的利得也愈大。參與研究的該院研究員史惠慈即表示:「經濟成長率依模型假設條件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簽ECFA對經濟確有正面助益。」
筆者質疑,中經院的數值模擬充當ECFA背書是否經得起經濟理論與現實的嚴謹檢驗?
不少媒體記者,甚至有些財經學者,並未真正清楚上述百分比的意義,而錯誤地解讀ECFA會使台灣「經濟成長率」提昇1.65到1.83個百分點。其實,中經院數值模擬是屬於「比較靜態」均衡分析:當台、中雙邊貿易政策由「現狀」改變為「新的情境」時,台灣實質GDP在未來某一時點會因而比現狀水準變動多少個百分比。但「未來某一時點」距離「現狀當前這個時點」究竟需要多久時間,GDP才會增加1.65%到1.83%?是需要一年,五年,抑或十年才能實現?中經院和經濟部長並無說明。
更何況數值模擬本身可能通不過檢驗:
一、次佳理論的陷阱 ─ 福利經濟學上很著名的「次佳理論」﹝Second-Best Theory﹞說:當一個經濟體存有包括進口關稅,出口補貼,產業管制,以及獨、寡佔等各種不同的「市場扭曲」類型時,其整體資源分配或者全民經濟福祇就不可能達到所謂「柏拉圖最佳均衡」,而只會停留在「次佳均衡」的非理想狀態;這時後,政府局部﹝不是全部﹞掃除市場扭曲的政策,是可能適得其反,進一步傷害到全民經濟利益!這套理論對ECFA的啟示是:當前台灣即使片面掃除本身的貿易障礙﹝譬如進口關稅全面降為零﹞,或者說,在存有市場扭曲的全球經濟體系裡,台灣僅單獨和中國進行貿易自由化,而不能同時和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是很可能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全民得不償失。
二、模型參數敏感度分析 ─中經院使用GTAP 模型,在市場完全競爭與生產資源稟賦固定的假設下,進行一般均衡運算,以模擬前述三個政策情境。但每一個情境僅提供一個數值,中經院可能沒有做「模型參數敏感度分析」,或者也許有做,但並沒有公開揭露。模型參數影響各產業的全球性依存互動,以及各產業對政府政策的反映程度。熟悉「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的經濟學者都知道,常常有些參數須仰賴研究人員不得已的直覺判定,而不是取自系統性研究的估算值。中經院的數值模擬結果會不會因使用更加合理的模型參數,產生180度逆轉,以致台灣整體其實是會因ECFA而掉入「次佳理論」的陷阱?研究報告也沒有交待。
三、貿易轉向和產業比較優勢逆轉 ─ 實則仔細觀察,所謂「次佳理論」的陷阱應已潛藏在中經院的數值模擬中: 例如按上述情境三的模擬結果,儘管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但出口至日本、東協、美國、以及歐盟卻全面縮減;同時,台灣擁有顯著比較優勢的電機電子對全球出口反見退縮,竟然出現產業比較優勢逆轉現象。這証實ECFA會導致台灣產業比較優勢結構朝不利方向轉變,並促使已然過度集中於中國的出口市場將進一步鎖在中國,背離美、日、歐等全球創新重鎮。這樣的全球政經戰略部局,的確符合馬英九的一中思維,但難道不會傷害台灣經濟的主體自主力量,以及台灣人民的長遠利益嗎?
學者若能真正體會次佳理論的陷阱,以及台灣做為中所得經濟體面臨必須取得創新科技,追趕美、日、歐,以避開中國等後進國低成本進逼的雙重挑戰,相信替ECFA背書前,會更加謹慎。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