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環牆, 特邀專論 發表於自由時報,1-3-2006
<相關專論><英文台北時報徵得作者同意,把此篇翻譯成 英文版>
自由廣場上月十八日「反擊中國熱的台灣經濟藍圖」一文,筆者提及建構「創新導向」經濟體系,以創造高工資就業機會,有讀者反映:在國際貿易理論「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Factor Prices Equalization, FPE) 拉引下,此一策略是不是太過一廂情願?
的確,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競爭,以及生產技術充分擴散的前提下,包括工資、地租、資本收益率、利潤等,勢必朝全球均等水平邁進。
由 FPE 理論觀察,一九九○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已快速整合在全球經濟體系裡,同時升高國際競爭。
而「對外直接投資」(FDI)大量湧向中國,造成全球生產技術擴散,相當大的程度輻射到中國這個勞力供給充沛的低工資開發中國家,以致中國技術水平逐漸趨 近台灣等新興經濟體。這個背景,讓 FPE 理論發揮了現實作用,拉下全球勞工工資平均水準或者造成勞工失業。台灣與中國貿易投資如此深度整合,自然無法倖免 於「均等化」的衝擊。
台灣必須有一套前瞻而完整的經濟策略方案, 俾以縮小 FPE 的衝擊, 策略主軸在於:
第一, 台灣必須累積「 創新能量」 , 俾藉由技術階梯的爬升, 讓台灣擁有「 比較利益」 的產業範圍遠離中國等低工資經濟體, 而與美國等高工資經濟體擴大重疊。若能如此, 前述 FPE 的衝擊將漸漸失去著力點, 同時經由「 比較利益」 的產業面貼近先進國家,例如台、美之間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反而會拉升台灣工資水平。
第二,台灣必須傾力培育「人力素質」,俾使台灣貼近先進國家「比較利益」的產業所雇用高素質員工,不僅在全球生產要素結構中,是屬相對充裕,在台灣的人口結構更須朝絕對多數邁進。若能如此,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低工資下拉衝擊,將局限在少數人口,無礙高工資就業環境的形成。
第三,台灣必須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同時運用科技管理與政府補貼政策激勵「垂直創新」,使高階技術引進,低階技術流出能維持動態平衡,確保技術位階與低工 資開發中國家拉開距離。「水平創新」雖有助於台灣內部技術擴散,惟過度則易形成類似產品(Me Too)滋生,釀成自我價格惡性競爭,反而造成台灣「貿易條件」惡化,不利所得成長。
台灣是有潛力成為 FPE 的贏家。芬蘭、瑞典、瑞士等高工資小型國家辦得到,台灣何以不能?
(作者是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