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商品進口占全球商品進口總值約6.9%, 而同年台灣在中國的市占率為9.1%, 韓國為9.9%, 兩者都超過中國進口市場在全球的相對規模。台灣在中國市占率呈現下降,又於2009年擴大落後韓國。原因可能與台灣創新不足,過度投資中國,產業技術轉移中國,加之韓幣貶值, 造成被「進口替代」等因素或有關連。拿莫須有的「鎖國論」推出『對中鎖國的後遺症』,太過牽強了吧!
◎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4-22-2010; 自由時報, 4-25-2010
在馬英九和蔡英文要辯論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際, 台灣競爭力論壇日前特為「民進黨有沒有鎖國?」舉行研討會。時機選得真好!
該論壇總召集人也是國立台灣經濟學教授林建甫認為:「民進黨實施鎖國是很明顯。從經濟面來看,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反對兩岸三通直航、反對開放大陸觀光 客來台、反對銀行業登陸、反對提高投資大陸淨值40%的上限、反對兩岸經濟、金融合作等等;現在民進黨是在野黨,繼續反對,一個主張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出口市場封閉的政黨,這不是鎖國又是什麼?」
對於學有專精的教授輕率使用「鎖國」一詞,實在令人訝異。
按照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在2000-2008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總額(不含香港部份)平均每年成長22%, 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41%, 將近兩倍於中國進口成長幅度!台灣出口市場集中中國的程度也因而由2000年的不到3%成幾何級數快速增加到26%, 若加計香港部份, 台灣40%的出口集中中國。這個集中比例將近兩倍於台灣出口至美國,日本,德國三個科技先進國的總合。
台對中投資同樣快速成長, 每年投資佈局中國的真實金額也超越台灣每年的研究發展支出。
亟需創新加強經濟成長動能的台灣,不僅沒有對中國鎖國,反過來更應憂心在創新台灣與投資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之間,資源分配是否已失去應有的平衡?以及台灣是否疏離了美,日,德等全球創新中心。
林建甫教授又說:「鎖國是有代價的。自從扁政府實施鎖國政策以來,經濟每況愈下。以市占率為例,台灣產品在中國的市占率從2002年的 12.9%向下沈淪到2009年的8.54%,同時,台灣在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53%;相反的,沒有實施鎖國政策、積極對外開放的南韓,其市 占率向上提升,2009年,韓國產品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達到約11%。同時,韓國在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為0.2%,比台灣還高出很多。這是台灣『對中鎖國的後遺症』」。
這樣的論斷,證據在哪?旣然鎖國的前提不存在, 又何來『對中鎖國的後遺症』?
按2008年中國商品進口占全球商品進口總值約6.9%, 也就是說, 全球貿易市場有近7%在中國。而同年台灣在中國的市占率為9.1%, 韓國為9.9%, 兩者都超過中國進口市場在全球的相對規模。台灣在中國市占率呈現下降,又於2009年擴大落後韓國。
這是事實, 但原因可能與台灣創新不足,過度投資中國,產業技術轉移中國,加之韓幣貶值, 造成被「進口替代」等因素或有關連。拿莫須有的「鎖國論」推出『對中鎖國的後遺症』,太過牽強了吧!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本文發表後,林建甫也在自由時報發表「回應林環牆」一文。
4 comments:
講了半天的[鎖國],卻沒有人為[鎖國]作一個定義? 這個國又是那個國? 那些國?
鎖國一定不好嗎? 有什麼利弊得失?
看來是一堆仇視民進黨的政客把[鎖國]定位成類似[強姦]這種負面概念, 再把它跟民進黨作連結.
這些政客抹黑[鎖國]的泥巴戰是很聰明, 也很邪惡.
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林環牆,對我日前在研討會討論民進黨是否鎖國的論述提出質疑。環牆先生指出:「在2000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總額(不含香港部份)平均每年成長22%,但同期間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平均每年成長率竟高達41%,…」來證明民進黨執政的開放。然而這是絕對數字,更深的數據檢視,需要看成長率、市佔率或排名變化。我們看到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7年的7.8%;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由2000年的14名快速跌到2007年的18名。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由3.33%,下降到1.73%;排名則由第7名下降到第12名。同時期,韓國的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世界出口的成長率都遠大於我們。這都是政策的榜手綁腳所造成的。台灣人不怕挑戰,怕的是沒有機會。
另外,環牆先生的盲點在於兩岸的經濟問題上,只看到製造業。因為雖然製造業,當時政府設立種種關卡,登陸上限。但廠商可以迂迴前進,透過海外,再轉進大陸,人員、廠房機器設備都可以外移,達到西進目的。然而,現代經濟最重要的服務業,尤其金融、教育,都是特許行業。沒有政府的同意、政策的放行,不開放,就行不得也。
從 2000 年後,大陸銀行業開始國際化,到香港IPO,台灣一點機會都沒有。連台商都被逼的到香港上市上櫃。教育事業,就更不用說,到今天連陸生來台,都可以吵得這個樣子,這都是對台灣不利的。
阿扁時代,平均經濟成長率雖有 4.1%。但是為亞洲四小龍最末,連東南亞五小虎都不如。複利計算,八年國民所得應增長38%,但除了造就電子新貴,一般民眾,都沒感受到經濟成長,各行各業薪水不漲,就業機會普遍減少。這就是當年政策失誤的苦果
正如環牆先生說的:「應憂心在創新台灣與投資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之間,資源分配是否已失去應有的平衡?以及台灣是否疏離了美、日、德等全球創新中心。」如何與美、日、德接軌?台灣要更開放,善用大陸的大工廠與大市場,扮演地理位置樞紐的角色,東西文化接軌的橋樑。這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李遠哲先生日前也表示教育界希望有多元化的環境,也就是包含各種各樣的人,社會應該歡迎陸生來台。這就是給社會最好的方向指引。民進黨要再造,也應該徹底的檢討其大陸政策,否則無法感動大部份的台灣中產階級,難以再次的政黨輪替。
(作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原文的精簡版刊登在自由時報0426自由廣場
建甫先生:
謝謝你提供較詳全文供參考。
關於你指出,「環牆先生的盲點在於兩岸的經濟問題上,只看到製造業」。本人無從回應, 因為我一向以台灣的主體利益,全球視野關照台灣的政經問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