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為經濟日報上一堂經濟學

就所得效果言,貿易條件改善一如技術進步,但實質GDP卻忽略了前者。「實質GNI」能糾正實質GDP的缺失。若依實質GNI計算,2000-06年七年平均,南韓每年經濟成長率由上述5.2%大幅調低為3.4%,而台灣則由上述3.8%略調升為4.0%妄言「最近七年來經濟表現停滯不前」,馬先生的經濟學要死當!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9-25-2007; 自由時報, 09-26-2007

馬英九先生曾說:「台灣經濟發展,在2000年前一直是亞洲四小龍的第一名。最近七年來經濟條件快速惡化,經濟表現停滯不前」。在一些特定媒體筆下,台灣經濟似已頹敗了,並被南韓超越。有趣的是,陳水扁總統九月十一日出席世界台灣商會聯合會年會,發表「台灣經濟比韓國好」的相反看法。

果然,聯合報系經濟日報於九月二十日發表的 「台灣經濟真比韓國好?」社論,否定陳總統的看法,謂:「將時間擴及陳總統執政的整個七年比較後,還有人相信陳總統所斷言,台灣經濟一定比韓國好?

筆者在此特為經濟日報社論上一堂經濟學,當然也希望民進黨上下仔細旁聽,不要因媒體唱衰,迷失於經濟數據,而不知如何擘化台灣經濟的戰略。

經濟成長率代表一國「總合產出」或「總合所得」在一定期間內的增長速度,的確是一般衡量一國經濟表現的關鍵指標。誠如該篇社論提及,民進黨「執政的2000-06年七年平均,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3.8%,較韓國的5.2%,落後四分之一以上。」照理說,台灣經濟表現應該是遠不如南韓。事實不然!

沒錯,一般各國都用實質GDP計算經濟成長率,台灣亦然。惟假使一國對外貿易條件(即「出口單價/進口單價」比率),出現持續單向惡化變動,實質GDP就會顯著高估這個國家的「總合所得」,因現行GDP統計並沒有考量貿易條件變動的損益。台灣如此,他國亦然。

就所得效果言,貿易條件改善一如技術進步,但實質GDP卻忽略了前者。

按亞銀資料,在民進黨執政之前的一九九九年,南韓貿易條件指數114.1,一路下滑至二OO六年的73.2,跌幅累計高達36%,即實質GDP,已顯著高估南韓「總合所得」。反觀台灣貿易條件指數則變動不大:一九九九年為91.9,二OO六年為92.6,仍微增0.8%,即實質GDP略為低估台灣「總合所得」。是以,在比較台、韓最近七年經濟表現時,根據實質GDP變動的經濟成長率,一定會錯得離譜!

所幸,「實質GNI」這項所得指標能反映貿易條件變動產生的損益,從而糾正實質GDP的缺失。按亞銀資料,若依實質GNI計算,2000-06年七年平均,南韓每年經濟成長率由上述5.2%大幅調低為3.4%,而台灣則由上述3.8%略調升為4.0%,結果,台灣贏了,符合筆者之前的邏輯推論。

實質GDP會因貿易條件變動,導致所得及經濟成長率失真,一直是經濟學界活躍的研究課題。針對此,聯合國簡稱93SNA的國民經濟會計制度也首度提出統計方法。台灣當然有經濟問題的一面,但妄言「最近七年來經濟條件快速惡化,經濟表現停滯不前」,馬先生的經濟學要死當!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7.09.29 03:33 am


9月2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刊登林環牆先生「為經濟日報上一堂經濟學」後,我們有下列幾點要回應:

一、林君針對本報9月20日「台灣經濟真比韓國好?」社論引用近七年來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3.8%,而韓國是5.2%優於台灣,認為不妥。林君強調根據實質GDP變動代表經濟成長率,一定會錯得離譜。

不知是林君過於狂妄,或自己太過離譜。用實質GDP變動率代表經濟成長率,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而且林君前文中,也指出「一般各國都用實質GDP計算經濟成長率,台灣亦然。」怎麼會錯得離譜呢?

二、林君指出,假使一國對外貿易條件出現持續單向惡化變動,實質GDP就會顯著高估這個國家的「總合所得」;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該扣除,才能代表一國的真正總合所得。

林君繼而發現亞銀資料中的「實質GNI」,是調整貿易條件變動損益後的指標,可糾正「實質GDP」的缺失。進而運用亞銀2000-06年「實質GNI」計算平均每年增加率,韓國每年經濟成長率由上述的5.2%,大幅調低為3.4%,而台灣則由3.8%略調升為4.0%,結果台灣贏了。

其實本報早就指出,過去七年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雖有3.8%,但一般人民沒有感受到;其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對外貿易進口價格漲幅大於出口,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惡化產生巨額損失,人民並未得到,應該扣除。扣除後的台灣「實質GNI」每年成長率降為2.7%,所以人民沒有感受經濟成長有那麼高。

但我們看到林君大文,算出台灣2000-06年的「實質GNI」每年成長率為4.0%,不僅高於韓國的3.4%,更高於我們根據官方統計算出的2.7%很多,這其中必有問題。我們先以為林君是與陳水扁總統一樣,用不實數字來欺騙國人;但林君指出資料來源是亞銀,在下決斷前,應先進入亞銀網站來證實一下。竟然發現亞銀資料「實質GNI」,是根據「實質GDP」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的結果,並未扣除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是「實質GNP」而非「實質GNI」。林君不察,居然借用錯誤的數據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

根據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93SNA第16.157條規定,「實質GDP」加或減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益後,是「實質GDI」。再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才是「實質GNI」。但亞銀資料直接自「實質GDP」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就變成「實質GNI」。以林君是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的功力,稍為仔細看一下,就應知其問題所在。林君竟然「迷失於數據」,隨便抓幾個數據就自鳴得意,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真不知誰錯得離譜?誰要為誰上一堂經濟學課?

三、即使以林君認為「實質GNI」可以糾正「實質GDP」的缺失,用「實質GNI」每年增加率來比較,近七年來,韓國是3.4%(亞銀與韓國官方發表的GNI數據一致,都是扣除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失後的數據),台灣是2.7%,仍然輸於韓國,顯然本報社論立論正確。

四、在我們指出林君所用數據不當後,林君應該汗顏,向本報公開道歉,才是學者的本色。

HL said...

這位匿名者,還是要感謝你貼上這篇批判本人的經濟日報回應。等忙完了,本人自會回應。不過,倒希望經濟日報執筆人也能具名。

Anonymous said...

工商時報也有篇報導(10月7日),看起來就像是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連合起來攻擊您! 林教授加油...

于國欽

經濟觀察》GNI取代GDP 台韓經濟我還是輸

【于國欽】
  一九九○年代,受貿易自由化的影響,企業赴海外投資蔚為風潮,有感於海外投資所創造的盈餘龐雜而難以估計,因此美歐各國開始改以國內生產毛額(GDP)取代國民生產毛額(GNP)做為衡量一國經濟成長的基礎,我國也於一九九四年改制以順應這一國際潮流。
  這些年台灣在GDP的基礎下所估得的經濟成長率大多低於南韓,就以近七年而言,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為三.八%,低於南韓的五.二%,於是近月以來有人倡議應改以國民所得毛額(GNI)的基礎來評比較為貼切,這樣的論述極為有趣,值得討論。
  實質GNP不等於實質GNI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國民所得從生產面、所得面及支出面所估算出來的數字是恆等的,亦即名目GNI必然等於名目GNP,惟若以此認為實質GNP也等於實質GNI,那就大錯特錯了。
  實質GNI是衡量一國國民所享有的經濟福利水準,因此必須在實質GNP的基礎上再以「對外貿易條件損益變動」加以調整。倘一國出口物價連年下滑而進口物價連年上升,意味貿易條件轉壞,貿易條件轉壞便會導致國民經濟福利下滑,如此一來GNI便會低於GNP,貿易條件愈差,則民眾的福利損失愈大,GNI當然就會跟著大幅下滑。
  台灣貿易條件 近年每況愈下
  台灣的生產活動向來是以輸入技術、原物料、零組件,加工生產後出口,我廠商自國外所採購的原料、零組件及技術,常常是一寡占或獨占市場,價格由賣方主導,因而進口價格連年上揚;反之我國輸銷全球的產品,由於競爭者眾,所面對的是一個全球競爭市場,價格由買方決定,如此一來,出口價格當然日趨下滑。在這樣一個生產模式下,台灣的貿易條件近年來是每況愈下。
  依官方所估的「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失」在二○○三年僅一千三百億元,但至去年已升至近九千億元,由此可知台灣的實質GNI成長率不會太好看,事實上,依我國官方估計,近七年台灣實質GNI的平均成長率只有二.七一%,比經濟成長率足足少了一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 我不如韓國
  我們觀察韓國銀行所估算的GNI,可以發現近七年韓國實質GNI的平均成長率為三.四四%,高於台灣的二.七一%,顯示不論是以GDP衡量或以GNI衡量,台灣的經濟增長情況確實都不如韓國。
  持平而論,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一國貿易條件的變化泰半繫於技術與創新,台灣、南韓雖都屬於技術輸入國,但相較於南韓近年自創品牌有成、發明專利的科學關聯度為台灣的三倍,經「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益」調整後,台灣自然也不可能因此反過來領先南韓。
  那麼,到底GDP與GNI哪一個更適合用來衡量一國經濟成長?若從國民享有經濟福利的角度來看,確實以GNI較佳,但是從國民所得統計編算的實務而言,恰恰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因為實務上是先算出GDP,再以「國外要素所得收入淨額」調整而得出GNI,問題就出在企業海外盈餘這項國外要素所得收入,向來很難精確掌握,許多國家有能力估出GDP,但卻無法估出GNI,原因即在此,即使估出GNI,受限於企業海外盈餘的難以掌握,GNI的準確度向有爭議,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實質GDP所估算的經濟成長率,還是衡量一國經濟實況較妥當的指標。
  請勇於面對真相 不要再吹噓虛耗
  總而言之,台灣近七年的經濟表現,確實不如南韓,台灣領先南韓四十年的人均所得,如今也為南韓趕上。不論用GDP、GNI,或用人均所得、或用出口成長來比較,台灣確實已落後南韓,面對這個事實,政府應勇於面對落後的真相,深切反省,才是上策。若只是上天下地的尋找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標與論述來吹噓台灣如何比南韓厲害,根本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