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07, 2007

與林濁水談經濟 (一): 國際依賴




『林濁水先生從美、台、中三角產業鏈架構國際依賴,並認為台灣「對美的依賴絕非對中依賴所可比擬」。其實,這個觀點並無完整的 風險內涵,意義不大,且恐會不當地合理化當前政府遮遮掩掩的「蘇修路線」』

◎林環牆, 部落格專論, 01-07-2007; 自由時報, 01-09, 2007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先生去年十二月七日出版新書「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台灣」後,陸續發表西進中國看法,包括自由廣場三篇論述:「對美依賴大於對中依賴/敬答黃天麟先生」﹝十二月二十三日﹞;
積極管理不如技術創新」﹝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及「三個錯誤的刻板印象」﹝一月五日﹞。這些論述觸及國際依賴,台北觀點,以及積極管理等爭議,爰為文一一就教。

林濁水先生從美、台、中三角產業鏈架構國際依賴,並認為台灣「對美的依賴絕非對中依賴所可比擬」。其實,這個觀點並無完整的 風險內涵,意義不大,且恐會不當地合理化當前政府遮遮掩掩的「蘇修路線」。

美國在三角產業鍊上游,佔全球GDP約五分之一,是創新技術供應國,也是最大消費國。美國景氣起落自然會波及全球各個經濟體,這是國際「總體經濟風險」,短期內雖會帶來景氣循環波動,但長期不會折損台灣的「潛在經濟成長率」。

例如,民進黨剛執政不久,美國高科技產業泡沫化,納斯達克股票指數由 2000年三月最高約5,200點崩落至2002年九月底的1,140點,導致台灣經濟在2001年嚴重衰退2.2%。台灣受創甚深,即因美、台是該產業鏈內的密切夥伴。惟一旦美國景氣復甦,台灣經濟隨即好轉。因此,台對美的經濟依賴實不足慮。

反之,在三角產業鏈另一邊,台灣和中國的依賴關係,則潛藏下列複雜風險:

一、資源排擠 這是指台灣資源分配演變成在配合中國發展需要,而陷入筆者在「與洪奇昌談經濟」一文所提及的「台灣經濟發展中國化」危機。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中產業鍊的建立雖有利的一面 ,但也有社會機會成本面。過去十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一路下滑,請問該產業鏈的淨利得在哪?

二、創新毀滅失衡 ─ 這是指上述資源排擠會進一步導致台灣技術創新趨緩,同時既有技術輸出或被中國模仿等速度過快,以致形成熊彼得式創新毀滅循環失衡。若然,台灣領先中國的技術差距將縮短,但落後美、日等國的差距將擴大,進而使台灣對外貿易條件惡化,嚴重阻滯國民所得成長。

三、貿易戰 這是指中國若發動抵制台海雙邊貿易,是有可能重創台灣,畢竟台灣出口貿易已逾四成集中於中國。

至於中國經由策動台商影響台灣政局等政治面風險,更是正在進行式。林濁水先生的三角產業鏈國際依賴觀,若能考量以上政經風險,將會比較完整,否則,的確與所謂的「台北主流觀點」同樣存有嚴重的策略盲點,無法阻止台灣長期「潛在經濟成長率」再探新低。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您好
我是台灣人
現就讀社會科學系
對於台海兩岸十分關心
本身為李東昇的讀者
對於中國
本人有相當的不信任
也不以為它與我們該相連
關於開放問題莫衷一是
但除卻經濟問題
本人認為台灣的未來不該是依附中國
而是全球
中國不等於世界
我們~~~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省
而是台灣
希望天佑台灣
創新再創新
才能立於不敗

HL said...

Thank you for your views.

Dylan said...

依賴是可以雙方的,主張「積極管理」的人主張要控制或避免依賴。

更主動的策略應是 Leverage China
讓台灣經濟由中國的成長來帶動。

為什麼中國可以吸收台灣的人才、企業、資金,而台灣不能積極的吸引並且利用中國的人才?

為什麼台灣不能「積極開放」讓中國人來台旅遊、留學、移民、做生意、打工?

HL said...

From a dynamic-equilibrium perspective, Taiwan needs to balance its FDI-driven technology flows to China against its R&D-driv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its own and/or technology inflows from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like the US). Things are much more subtle and complicated than most people naively think.

True, it's good to leverage China, but this cannot be lopsided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context.